台灣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簡述: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35 行: 第 35 行: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 復振常民政治,讓台灣由「常民政治」與「職業政治」形成共軛民主,達成正常治理。
+
#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秩序已「再見」
 +
# 復振常民政治,讓台灣由「常民政治」與「職業政治」形成共軛民主,達成正常治理。 =>¹?:0
 
#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由認識到同島一命(青年世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進而願意出錢出力去改變制度,改善治理。
 
#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由認識到同島一命(青年世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進而願意出錢出力去改變制度,改善治理。
#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共化。
+
#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¹共化。
 
#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7/訪賢、討論、形成路徑圖.png/765px-訪賢、討論、形成路徑圖.png' width=382.5 height=300 /></div>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7/訪賢、討論、形成路徑圖.png/765px-訪賢、討論、形成路徑圖.png' width=382.5 height=300 /></div>
第 52 行: 第 53 行:
  
 
此生態系成立的三要件:
 
此生態系成立的三要件:
# 能創作價值
+
# 能創造價值
 
# 有青年參與
 
# 有青年參與
 
# 募款年流量過 260 萬
 
# 募款年流量過 260 萬
 +

2025年2月18日 (二) 16:50的修訂版本

以小額募款支撐的小生態系:旨在「用教育當支點去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相變也可理解為典範轉移,即技術工具、人際關係、價值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專戶存儲:
  • 擬邀請的管理人:
    1. 謝國清
    2. 楊志彬
    3. 莊福泰
    4. 黃志順
    5. 陳健一
    6. 劉桂光
    7. 林怡廷
    8. 陳東玉
    9. 丁志仁
    10. 任懷鳴
    11. 張仁彰 / 顏振寧
    12. 汪履維
    13. (吳忠泰)
    14. (林佑哲)
    15. (周玉靜)
  • 管理人的角色
    1. 對小額募款進行徵信設計,取信天下
    2. 甄別微社群
    3. 經費分配

經費運用芻議

  • 第一年不設限,會兵荒馬亂,有可能小額募款根本沒有成功
  • 第二年之後:
    1. 三分之一用於小額募款系統自我維運
    2. 三分之二撥給微社群進行:
      1. 具體推進相變
      2. 發展相變的路徑圖

運作目標: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1.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秩序已「再見」
  2. 復振常民政治,讓台灣由「常民政治」與「職業政治」形成共軛民主,達成正常治理。 =>¹?:0
  3.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由認識到同島一命(青年世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進而願意出錢出力去改變制度,改善治理。
  4.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¹共化。
  5.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現階段主要方法:

  1. 人才不夠,但台灣高手在民間,要四處訪賢、結交,建立連結。
  2. 安排有效的對話與討論(要花錢),建立彼此合作的意願。
  3. 形成某一路的路徑圖 => 不斷完善它 => 存入「有序的累積結構」 => 發布,使之「可視」「能見」 => 蒐集常民政治社群的意見

主題與微社群示例:

  1.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 抗習近平 => 抗末日亂民
  2. 台灣正常治理
  3. 台灣的末日方舟準備

此生態系成立的三要件:

  1. 能創造價值
  2. 有青年參與
  3. 募款年流量過 260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