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本質) |
(→參考資料) |
||
第 15 行: | 第 15 行: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Global+tropical+cyclone+tracks&tbm=isch 全球熱帶氣旋軌跡(Glob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Global+tropical+cyclone+tracks&tbm=isch 全球熱帶氣旋軌跡(Global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 ||
−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 | + |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3/Global_tropical_cyclone_tracks-edit2.jpg 全球熱帶氣旋軌跡(維基共享資源)] |
*[http://tropic.ssec.wisc.edu/ 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太空科學暨工程中心國際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熱帶氣旋網站] | *[http://tropic.ssec.wisc.edu/ 威斯康新大學麥迪遜分校太空科學暨工程中心國際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熱帶氣旋網站] | ||
*:[http://tropic.ssec.wisc.edu/real-time/mimic-tpw/global/main.html 當前全球降雨變化圖]<!--mimic:Morphed Integrated Microwave Imagery at CIMSS(綜合演變微波圖像在國際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tpw:Total Precipitable Water(總降水),anim:動畫--> | *:[http://tropic.ssec.wisc.edu/real-time/mimic-tpw/global/main.html 當前全球降雨變化圖]<!--mimic:Morphed Integrated Microwave Imagery at CIMSS(綜合演變微波圖像在國際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tpw:Total Precipitable Water(總降水),anim:動畫--> | ||
*:[http://tropic.ssec.wisc.edu/real-time/mimic-tpw/global/anim/ 每日72小時全球降雨變化圖(採世界協調時間)] | *:[http://tropic.ssec.wisc.edu/real-time/mimic-tpw/global/anim/ 每日72小時全球降雨變化圖(採世界協調時間)] |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中文維基條目)]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中文維基條目)] |
2016年9月17日 (六) 20:13的修訂版本
本質
- 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熱機。
- 受科氏力所影響,在北半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旋轉。
-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英語: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科學家估計一個熱帶氣旋每天釋放5×1013至2×1014焦耳的能量,比所有人類的發電機加起來高200倍,或等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1000萬噸的核彈。
生成條件
- 海水的表面溫度不低於攝氏26.5°,且水深不少於50米。這個溫度的海水造成上層大氣足夠的不穩定,因而能維持對流和雷暴。
- 大氣溫度隨高度急遽降低。這容許潛熱被釋放,而這些潛熱是熱帶氣旋的能量來源。
- 須在離赤道超過五個緯度的地區生成,否則科氏力的強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壓中心的風偏轉並圍繞其轉動,環流中心便不能形成。大部分在南北緯10至30度之間形成,而有87%在10至20度以內形成。
- 垂直風切(風速與風向的劇烈變化)不強,如果垂直風切太強,會阻礙熱對流的發展,使其正反饋機制未能啟動。
- 在對流層的中下層有潮濕的空氣。中對流層的大氣不能太乾燥,相對溼度必須大於40~50個百分點。
- 一個預先存在的且擁有環流及低壓中心的天氣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