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六年制學程課程實驗計畫企劃書













中華民國一○○年八月廿一日


目錄


壹、計畫主持單位簡介…………………………………… 1

一、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 1

二、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  ……………………………… 1

貳、法源…………………………………………………… 2

參、預期目標……………………………………………… 2

一、公共教育重設定  ………………………………………… 2

二、免除國中生升學壓力  …………………………………… 3

三、創造平價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 3

肆、新北市六年制學程課程實驗計畫說明……………… 3

一、前言  ……………………………………………………… 3

二、課程理念  ………………………………………………… 3

 ■生活實踐  ………………………………………………… 3

 ■公共性教育  ……………………………………………… 3

 ■全域境教  ………………………………………………… 4

三、課程區塊  ………………………………………………… 4

 ■工具能力  ………………………………………………… 5

 ■領域學習  ………………………………………………… 5

 ■專題及選修  ……………………………………………… 5

四、評量與成績  ……………………………………………… 6

伍、廣宣計畫……………………………………………… 6

陸、辦學團隊……………………………………………… 6

柒、學生來源和組成……………………………………… 6

捌、財務規劃……………………………………………… 7

玖、目前進度……………………………………………… 8

拾、期望與感謝…………………………………………… 8

附錄………………………………………………………… 9

附錄一、工具能力課程構想  ………………………………… 9

附錄二、領域學習課程構想  ………………………………… 11

附錄三、自由的數位學習簡易圖示  ………………………… 14

參考網址…………………………………………………… xx


壹、計畫主持單位簡介

一、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振鐸」是振興教育的意思。

解嚴前,許多人就覺得台灣的教育問題叢生,有必要徹底改革。1985年6月部分師大的校友和在校生即在戒嚴時期禁止教育結社的情況下成立振鐸學會,矢志推動教育改革,並自辦進修活動維持教師自身的進步性。解嚴後,政府開放人民自由結社,於是振鐸由地下走向地上,循人團法於1989.6.11召開成立大會,並向內政部登記成立「中華民國振鐸學會」。首任理事長為丁志仁。

學會宗旨為研究改良教育理論與實務,並推廣介紹之(章程第二條),並以促進教師進修、研究教育問題、改善教育環境為主要任務(章程第五條)。學會成立以來,所主張的教育改革:包括成立自主的教師團體(教師會);成立自主的家長團體;開放大學培育師資;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大多已經實現。

歷年工作內容:

  1. 推動「兩年內結束媬姆統治行動方案」及「大業方案」,斬斷國家宰制教育的師資、課程、教育財政、教育行政等四大傳動鍊條。
  2. 推動通過師資培育法及教師法,促成公教分途、教師由特定院校培育改為普通大學參與培育、教師派任改為聘任、教師組織教師會、退休給付由恩給制改為儲金制。
  3. 推動通過國民教育法修正案,開放民間編輯教科書,強化中小學校長任期制,增加校長遴聘機制,中小學由校長獨任治理走向章則治理及合議治理。
  4. 推動通過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總額,教育經費來自非舉債的歲入,以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補助窮縣的教育財政差短,以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促使補助申請透明化,要求縣市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減少挪用與消化教育預算。
  5. 規畫「理想學校企畫」與「教育家學程」。
  6. 目前正推動「六年制學程」「良質教育研討會」「正確推動十二年國教」「福留子孫連線」。

二、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

1993年,一群關心自己生活土地快速變遷的鄉下人,以「活出柑園人的尊嚴,走出柑園人的希望」為號召,短短四十天內,挨家挨戶募款五百餘萬元所組成的柑園文教基金會,在1994年響應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柑園人提出「基礎教育救台灣」的主張,拉出「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的軸線。十多年來,柑園文教基金會與社區內國中小合作,以家長為核心義工,辦理各種成長活動,參與學校課程發展,並促進社區公民意識

柑園的社區總體營造

柑園是位在台北縣樹林鎮大漢溪畔的典型農村﹐由東園、西園、南園、北園、柑園五里組成﹐面積約9.0395平方公里﹐人口約8270人﹐現仍為台北縣唯二的特等農業區(另一處在瑞芳)。數十年前﹐這裡仍然寧靜得像五十年代的台灣農村﹐但隨著柑園大橋重建、北二高通車﹐境內工廠也跟著迅速興起﹐當農地出租所得高於耕作所得四百倍的行情穩定後﹐這塊台北都會近郊最後一塊綠地﹐便以更快的速度被鋼板屋頂覆蓋。

環境景觀明顯改變了;路上的人車顯著地繁忙擁擠了;空氣品質日益低落了;人際關係逐漸疏離了;柑園以近乎「快轉」的速度﹐經歷了台灣農村近四十年的變遷史。但世代務農的柑園人,想法是極單純的﹐國家重建的前提是社會改造﹐社會改造的關鍵則是教育改革﹐我們認為許多問題的根源都在教育﹐教育也是非常具體而且可以期待的工作。於是﹐我們從關心兩個學校(柑園國中、小)的教育著手。

這是個極易獲得認同的議題,所以﹐許多熱心人士加入了兩校的家長會。家長會的目標在於培養社區人士參與公共事務的興趣與能力﹐為社區提供一個學習的場所。民國八十二年﹐由於兩校家長會資源大都重疊﹐因此﹐再合組「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自此,基金會成員與柑園地區家長,便以協助推動柑園地區學校,轉型為以培育社區人才、傳承社區文化、提供公共空間、建立學習社會的「社區學校」為目標。而這樣堅定的信念與行動,迄今未曾停歇。

歷年工作成果:

  1. 辦理全國性民間文化工作者社區總體營造研討會二次。
  2. 辦理全國教育行政人員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一次。
  3. 辦理「社區學苑」十年。
  4. 協助社區國中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5. 社區藝文種子團隊培訓。
  6. 辦理社區藝文活動。
  7. 開創社區公民參與對話平台。

貳、法源

立法院於民國100年一月七日三讀通過國民教育法第4條條文修正草案,總統府在一月二十六日公告後,目前,國民教育階段實施教育實驗除教育基本法第13條規定外,在國民教育法中第4條第4項規定:「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國民教育階段得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其實驗內容、期程、範圍、申請條件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會商直轄市、縣(市)政府後定之。」教育部為了落實家長教育選擇權及學齡兒童之受教權,在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會商,並整合現行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規定之歧異後,在民國100年5月公告了「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做為各縣市政府辦理國民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依循和人民申請辦理的法源基礎。

在後中階段,為使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得依教育基本法第13條規定,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以保障學生受教育權和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部也在民國100年5月公告了「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做為人民申請辦理實驗教育的法源基礎。

參、預期目標

本計畫預期目標有三:

一、公共教育重設定

最早的人類教育只是生存技能的傳承,只有少數人能透過教育有系統地全面繼承前人的文化遺產。自1717年普魯士建立近代「公共教育」系統以來,各國便將公共教育當成富國強兵的手段,也使得人民得以普遍得到教育的機會。但是,「公共教育」近300年來一直以教室、課本、黑板做為教學三元素。在長時期的發展中,衍生出儀式化、偏離生活實踐與複製社會支配關係等毛病。

其間曾經有過一些公共教育再出發的反思,例如 Ivan Illich提出網絡學習的原型:教育用品網(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技能交換網(skill exchanges)、伙伴選配網(peer-matching network)、教育諮詢網(reference service to educators at large)。其中教育諮詢網又包含「教育管理者」、「教育顧問」、「教育指導者」(幫學生克服困難)。但礙於科技的限制,並不容易達成。

現在,資訊科技已經可以支持網路學習的構想,教育雲-行動學具-HTML5新生態也已經出現,完全可以完成下列四大解放,從而促成公共教育的重設定:

  1. 場域的解放:透過衛星課程,將部分學習帶到教室外,用天下資源幫助學習。
  2. 文本的解放:學生在指定主題之下,學會組織海量的資料,參與製作部分學習文本。
  3. 共學圈的解放:共學伙伴延展到網路上成人與兒童。
  4. 資源共享的解放:軟體資源包含素材、教材、教具及教學學習心得等;硬體資源包含能源的節省、空間的節省。

二、免除國中生升學壓力

本計課程實驗畫設定為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研發,內容涵蓋國中三年與後中三年,總共六年,所以參與本課程實驗計畫的學生沒有國中升高中的入學考試問題,可以免除國中生的升學壓力。

三、創造平價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本課程實驗計畫設定每位學生每年的單位成本必須等於公立學校的學生成本,目前國中生為11.64萬,高中生為13萬。儘管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看,這樣算並不公平,然而我們願意嘗試努力:用公立學校的成本,做出一個超越公立學校教育成果來。並且,我們願意在網路上公開所有的know-how,讓願意仿效的個人、團體甚至政府站在我們開發出來的成果上,繼續往前走。

肆、新北市六年制學程課程實驗計畫說明

一、前言

「生活實踐」、「公共性教育」、「全域境教」是六年制學程的主要學習風格,三者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化學變化,既不是絕然分離,也不是互相交融。他們互有滲透又必須維持格自獨立,以下分別說明。

二、課程理念

  1. 生活實踐
  2.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只是為了升學考試,為了考得好,教學生「秒殺」;父母師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就是考試考得好的學生,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學生,像「飼料雞」,全無處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我們無法認同這種教育。所以,六年制學程強調自主學習和實做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以「土雞典範」取代「飼料雞典範」。基本上學生可以做的就交給學生做,例如學校的網路管理,而洗衣、烹飪是基本功,是每個學生都要會的。在自主學習上,並不只是去讀大人準備好的書本(這是飼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透過網路,整理、分辨、批判龐大的訊息,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進而解決自己周遭的知識上的、生活上的問題。當然,在生活實踐上,學校的大人們,也必須和學生一起來實做、一起自主學習,不能搞外銷派。

  3. 公共性教育
  4. 「公共」外顯看到的是「眾人之事眾人管,眾人之事眾人扛」,「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公共性教育」的內在是讓人體驗到「我,其實包含著小我與大我」。

    台灣教育中的公共性教育其實是整個兒掉在地上的。整個教育系統傳達給學生的觀念是:我的天賦和努力是專用來贏過其他人的,而不是用來幫助其他人的;只要我是精英,國家和社會就欠我「光環」,不給我光環就是不重視精英教育,不公平!

    其實我們人能有些許成就些許產出,一小部分是得自自身的天賦與努力,一大部分是得自於整體大我的成全。所以這些產出這些成就,固然有些應該歸於我們享用,但還有一部分分享給大我中的其他人。即便我們有些天賦,也是我們較他人幸運,並不意味著我們便因此高別人一等。人的天賦能力主要是用來幫助其他人的,不是用來贏過其他人的。

    但是這種道理要怎麼教呢?首先學程中有大量的活動和課程教師生自組織為智群(smart swarm),這是公共性教育的重要實踐方法。再者學生有90%的成績是整個學習組的集體成績,「一榮共榮,一損俱損」。

    在六年制學程中,基本的財務管理是每位小朋友都必須花工夫學習和練習的功課,而在擬定個人財務目標時,就必須包含消費的財務目標、儲蓄的財務目標和公益的財務目標三大區塊。

    六年制學程不但全面使用自由軟體、自由教材,享受別人大方的分享,也要求師生的產出以 CC 授權出去,再分享給天下人。

    「公共性」不是大人外銷給小孩實踐的大道理,小孩實踐就好,大人都不必實踐。外銷派式的教育從來不會成功,因為言教永不如身教。辦學團隊本身就要遵守公共治理的原則,進行章則治理。

    這是一條自我擴展的漫長歷程,從個體的我→小智群(學習組)→中智群(學程)→社會→人類→全球生態,師生共同學習逐步去感知大我。

  5. 全域境教
  6.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全域境教基本的涵義就是:學習是無處不可發生的。學習不見得必須在教室,如果教室意指學生學習的地方,那麼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教室,讓學生來學習。所以,本課程實驗計畫讓每個學生透過行動學具,連回自己班上的PROFILE,可以機動在任何場域進行學習。初期先建立板橋、柑園、三義、頭份、宜蘭等五個學習基地,其中,柑園學習基地為柑園文教基金會自有,板橋學習基地支付每間教室租金每年兩萬元,其他學習基地採取場地互助,不付租金的原則進行互動。再次第將學習基地擴展到農村、台灣東部、大陸、美加等。

三、課程區塊

  1. 工具能力

    工具能力的定義是指「終身自主學習都會用到的能力」,內容為華文、英文、算數、資訊、團隊合作、自我管理。華文和英文的學習主要是語文的學習,是將語文視為終身生活所必需的「工具」來學習,這跟文學的學習是不同的。因此,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強調結合生活中大量的語文經驗,盡量使用真實語料。

    資訊是工具中的工具,是現代資訊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可以用來支援華文、英文、算數、團隊合作、時間管理、知識管理、金錢管理、資產管理等學習。

    團隊合作主要在學習組的生活和互動中養成。而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情緒管理、風險管理、金錢管理、資產管理等學習。

    工具能力除了少數基本能力訓練有單獨的課程之外,主要是融入「領域學習」與「專題與選修」,當作這兩個課程區塊的工具來使用,也就是說,工具能力的學習工具化,特別強調工具能力在實戰中的使用。

  2. 領域學習

    學習領域指的是數學及科學、社會、藝術、文學四大符號系統,在加上活動課(含體育課),但是課程架構不依符號系統拆分,而是使用宇宙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物的故事、人類的故事、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寫自己的故事等六段故事,由遠而近的敘說。以人類的故事為例,第一大段講人類從非洲大遷徙到各洲後不同的命運,第二段用29個大事件,架構出學生腦海中的時空座標。

    特別要說明的,學習領域有一半的時數,使用影音媒體、踏查、參訪,評量以分組報告為主。四大故事中會有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指導、藝術鑑賞和創作。

    領域學習可以依照學習單元對照到領域屬性(數學與科學、社會、藝術、文學、活動等),因而完全可以對照到國家課綱。學習領域只進行七個學期,前六個學期把重要的知識、概念、能力教完,第七個學期進行「落差處理」,利用學習組的組內動力,將學生的學習領域都拉到一定水準之上。

  3. 專題及選修
    • 哲學教育,培養學生對根本性問題的反思能力。
    • 倫理教育,教會學生「慈悲」和「負責」。
    • 公共性教育,在前兩項基礎下,培養學生對人類與台灣各類公共性議題有反思和討論的能力。
    • 個人性向探索和適性學習,透過社區大學找到對學生興趣性向有專長造詣者,來擔任學生的性向導師。

四、評量與成績

對學生學習的評量,在本課程實驗計畫分為三類:

第一類,完全不做任何評量或觀察,以免學生的學習走樣。

第二類,只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就好,不給予任何正式的評量。

第三類,用評量來了解學生學習情形,診斷學習困難所在,然後再施與個別化的作業和學習指導。

學生的成績,可以維持本實驗計畫的格式,亦可透過電腦轉換成主流成績格式。

伍、廣宣計畫

為期擴大成效並廣為人知,同時為了招募師資和招收學生,本課程實驗計畫預計推動下列廣宣計畫:

一、成立六年制學程網站與部落格。

二、建立六年制學程fb社團/粉絲專頁/google+

三、透過工作坊與研習聯繫志同道合的潛在師資。

四、透過研習、研討會與說明會接觸潛在學生家庭。

陸、辦學團隊

一、籌備委員

目前有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同意擔任籌備委員,同時並積極與前教育部長黃榮村、陳伯璋校長接洽中,亦將可望獲得他們的首肯。

二、工作人員

本實驗計畫工作人員有王秀雲(前桃子腳國中小校長)、丁志仁(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張天安(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理事)、蕭嘉敏(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秘書)、曾守一(中華民國振鐸學會秘書)、孫銘德(柑園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柒、學生來源和組成

一、一般生

學生的來源將對全國各地招生,本實驗計畫有六個年級,每年級招收50名學生,總共預計招收300名學生,其組成包括一般生、特教生,每年級並全額補助經濟弱勢學生4名。學生組成方式如下圖所示:

二、特教生以10%為上限

三、全額經濟弱勢學生每年級四名

捌、財務規劃

一、籌備階段

本課程實驗計畫籌備從100.07起,預計兩年完成籌備,於102.08開學。在籌備期間全職工作人員兩人,志工兩人,備課教師兩人於開學前三個月到職,所需人事費第一年新台幣90萬,第二年新台幣118萬,總共為新台幣208萬元。

二、執行階段

本課程實驗計畫第一年執行階段的財務規劃如下圖,其中人事費以四位教學人員和三位行政人員共七人,每人月薪以四萬計算,加上勞健保費用和1.5個月年終獎金得出435.12萬元。非人事費用包辦公室行政費21萬元,年級行政費9.432萬元,學生材料費及活動計100萬元,以上共計130.432萬元。

層級人事費非人事費小計 比重
學校186.4821 207.48 36.69%
年級248.649.432 258.07245.63%
學生0 100 100 17.68%
小計435.12130.432 565.552
比重76.94%23.06% 100%

玖、目前進度

本課程實驗計畫之進度如下表,已經開始著手的有募款和課發,將陸續進行廣宣計畫、教施招募、申請設立和招生。

拾、期望與感謝

我們期待您的支持,我們也感謝您的贊助。以下是本課程實驗計畫專用的捐款帳號,讓我們為台灣的教育共同努力!謝謝您。

捐款帳號:(822)543540116701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市府分行
戶名: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附錄一、工具能力課程構想

工具能力的定義是「終身自主學習會用到的各項能力」。主要為華文、英文、算術、資訊、團隊合作、自我管理。

工具能力不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發行 Dobe

  1. 只要進入學程的治理範圍,停止使用真實貨幣,兌換成 Dobe 。
  2. 一台幣大約換 5 Dobe,真實匯率看外匯市場微幅波動。
  3. Dobe 有鑄幣、紙幣和數位幣。
  4. 為了管理 Dobe 的貨幣供應量,設置中央銀行。 Dobe 存進銀行體系,也會孳息。
  5. Dobe 有時會是抽象代價的實體反映,學生可以從中學習「每件事都是有代價」的。
  6. Dobe 除了價值衡量,交易媒介之外,也可以當作「禮物」。每個人的財務目標也必須包含「幫助別人的財務目標」。

一、華文

  1. 設置閱讀主題群,各閱讀群有自己的 club 。
  2. 每個學生有部落格,可以寫作,點閱別人的作品,會付出很少的 Dobe 給作者。
  3. 撰寫閱讀心得也可以得到學程發給 Dobe 。

二、英文

  1. 每個學習組都要選一個英文的自由軟體,共同進行中文化。做得最好的給獎金(Dobe)。
  2. 每個學習組都要選一個英文條目,進行中文維基百科的維護。
  3. 每個人都要會利用翻譯工具閱讀英文網頁。
  4. 每個人每學期都要翻譯10分鐘的電影對話。
  5. 每個人都要和外國朋友說過話。

三、算術

  1. 每個人(師生)都要記帳,擬財務目標:控制消費、達成儲蓄,助人或投入公共。
  2. 學程辦園遊會、跳蚤市場,學生學習做財務的 Plan 。
  3. 學校常有行動學習活動,學生都要參與管帳,參與規畫行程。
  4. 利用非線性數學,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5. 估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排碳量,淡水用量、耗電量。
  6. 估計自己日常生活的攝食量與代謝量。

四、資訊

  1. 學生透過個人隨身碟可以在任何平台上攜行自己的工作環境。
  2. 自己打造三合一的行動學具。
  3. 重要資料放在伺服器上共享。學校的輕便伺服器與租賃主機異地備份。
  4. 學生必須學會文件、資料庫;管理自己的財務;管理個人、小組、班級的財產物品;管理自己的課表、行事曆,小組的行事曆(組織人、時間、空間);建立自己的名錄資源(含群組);建立並維護自己的學習歷程檔。
  5. 學生協助網管,架設學校和班級要用的各種服務。
  6. 部分學生學 javascript 、 PHP 、 HTML 、 CSS 。
  7. 一個班一年要做一項電腦模擬主題,沒成功沒關係。

五、團隊合作

  1. 學生均質分組,五人一個學習組。
  2. 「智群體驗」,使得合作變得理所當然。
  3. 「如何助人」則要經常得到指點。群體助人的力量比個體大。
  4. 學習組有自己的名稱、主體,有自己的章則,有自己的治理章則,有自己的公費。

六、自我管理

  1. 健康管理:血壓等十項健康表徵的定期檢視。自已運動量的管理。營養、壓力、睡眠、運動,其中運動是最缺乏生理驅動力,最需要自我管理的項目。
  2. 時間管理:使用 Calendar ,讓日子活出「節奏」。玩電腦遊戲的時間要記帳。
  3. 知識管理:每個人有自己的「點子筆記」,而且維護自己的線上知識庫。
  4. 情緒管理:獨處、靜思,
  5. 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風險自留、風險分擔。
  6. 金錢管理與資產管理:記帳,做預算。

附錄二、領域學習課程構想

領域學習的目的是系統性地讓學生接觸人類文化遺產。

學程教學團隊提供課程架構,學生學習組完成學習文本,這就是語文課。學校策畫閱讀群,學生選擇每學期兩個閱讀群,這也是語文課。

故事按「尺度別」畫分。

※代表補充

宇宙的故事

  1. 印度人的看法。
  2. 老子的看法。
  3. 大霹靂。4%+23%+73%。
  4. 質、能、時、空。
  5. 質能是同一種本質。(※E=MC2)
  6. 時空都是維度。
  7. 大尺度與小尺度。
  8. 次方表示式。
  9. 宇宙的建材:夸克與基本粒子。
  10. 重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
  11. 力引發加速和運動,造成動能、位能轉換。
  12. 灌注能量到一個粒子,一方面粒子質量會變大,一方面速度會加快。快到光速之後,速度就不能再加快,只能讓質量變大。
  13. ※怒月和恐龍滅絕。
  14. 物質和反物質。
  15. 物質波。(※量子力學)
  16. 暴漲。膨脹與冷卻。(冰箱和冷氣的原理)
  17. 恆星的生老病死。第二代星系。
  18. 宇宙的結局。
  19. 科幻小說中的故事。

地球的故事

  1. 怎麼知道地球是圓的?
  2. 怎麼量地球的大小?(用日影長度)
  3. 基本幾何(三角、幾何、圓、比例、解二次方程式)
  4. 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5. 用兩鉛球測出萬有引力常數 G 。
  6. 角動量守恆。
  7. 傅科擺。
  8. 公轉與自轉,年與天。四季。
  9. 地球鐵心和地磁。
  10. 地磁保護地球。
  11. 地函對流。
  12. 地殻、板塊運動。
  13. 地磁反轉和中洋脊。
  14. 海洋。
  15. 大氣。
  16. 水的三態(※實驗)
  17. 地球的年齡。
  18. 電磁力。
  19. 元素與週期表。
  20. 西方的風、水、土、火和東方的金木水火土,明朝皇帝取名字。
  21. 地球的主要元素。
  22. 光合作用。
  23. 月球的起源:忒伊婭撞了地球,穩定了地球的自轉。
  24. 18次的冰河週期。
  25. 盤古大陸的分分合合。
  26. 太陽內部粒子減少,只能增溫維持體積=>地球只有15億年的生物黃金時期。(地球從誕生到終結p141)

生物的故事

  1. 生命是什麼?
  2. 宗教的看法:我們從來處來,在紅塵中歷練,再回到來處去。
  3. 細胞、多細胞個體、種族、全球生態系。調度內外資源,延續自身的存在。
  4. 從無生物到生物,膜,生滴。
  5. 複製自己:蛋白質、RNA、DNA。
  6. 龍捲風中吹出一部勞斯萊斯,猩猩瞎按打字機打出一部莎士比亞作品。
  7. 吞噬與共生,粒線體與葉綠體。
  8. 生命的長河:DNA。
  9. 核膜。
  10. 逸散系統。(非線性入門)
  11. 養分+氧+粒線體->水+二氧化碳+ATP
  12. 生命調節地球:是生物使得地球適合居住。
  13. 有性生殖。
  14. 演化。
  15. 五界。
  16. 埃迪卡拉紀的諸怪物。
  17. 寒武紀大爆發。
  18. 動物界主要十門出現。
  19. 脊柱出現:視、聽、嗅球出現,腦出現。
  20. 脊索動物門: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生綱、爬蟲綱、鳥綱、哺乳綱。
  21. 溫血:機動、夜行。
  22. 精 vs 大:質(k)策略-哺乳,適合穩定環境;量(r)策略:樹癭蠅、竹米、蟬,適合暴好暴不好的環境。各有千秋
  23. 演化的高低偏見。
  24. 物種是小數量級(生命)對大數量級(環境)的動態反應。生命用基因數目的數量級、基因快速翻番的數量級,去拼物理力、化學力的數量級,再嚴峻總還有存活機率。

人類的故事

  1. 哺乳動物:透過經驗傳遞,去超越基因傳遞。群性帶來了相互學習;需要童稚期幫助經驗傳遞,又引發了親情。
  2. 800萬年前直立:腦容量加大、用手、早產。此後直立、腦大、幼稚期、語言、社會互動演化。
  3. 10幾萬年前只剩幾千人。
  4. 腦即心智,概說腦。
  5. 人類的其他系統(生物性其實很簡單):運動、消化、循環、呼吸、排泄、生殖、內分泌。抓東西來吃、消化它們變成養分、送到身體各處、配合氧產生能量、排出燃燒後的各種廢物、撐到產生下一代;用內分泌調節各系統。
  6. 人祖的擴散:膚色、身高、鼻子高低、髮絲形狀的適應演化。乳糖不耐症。
  7. 新舊大陸動植物差異對各地文明的影響。
  8. 定居與農業。各地都有農業遺址。
  9. 文明加速器:文字、紙、印刷、機械印刷、電波遠距傳送、電腦、網路。
  10. 經緯度。
  11. 水陸分布。
  12. 29個社會或潮流。
  13. 興衰的道理。
  14. 美術史。
  15. 音樂史與表演藝術簡介。

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

  1. 洋流與主要氣候。
  2. 能源、糧食、水資源。
  3. 權利、尊重與偏見
  4. 價值觀
  5. 政治制度:職業政治與常民政治
  6. 法律的執行與演變
  7. 公平正義的社會
  8. 社會典範轉移的三支腳
  9. 當代主要國家
  10. 經濟
  11. 營生與理財
  12. 全球化、知識經濟、貧富不均
  13. 國際組織
  14. 華人世界
  15. 世界局勢與台灣發展
  16. 兩岸關係
  17. 福留子孫

寫自己的故事

  1. 學習快樂多(終身學習)
  2. 安排自己的休閒生活
  3. 人生大事(婚姻與就業)
  4. 規畫自己的人生

附錄三、自由的數位學習簡易圖示

數位學習資源庫:
自由課綱
自由課程計畫
自由課表
自由教材
自由素材






自由的
可攜教材



自由的
數位學習介面(EzGo)

- -